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发布:通过强化体重管理,提升骨骼健康
内容来源:身高体重测量仪厂家 │ 发表时间:2024-12-06
今年6月,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16个部门发布了《"体重管理年"活动实施方案》,旨在提升公众对体重管理的意识和技能,通过科学管理体重来有效预防慢性病。这一举措与2024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中国主题"管体重、强骨骼"相呼应,强调了体重管理与骨骼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。
体重管理从儿童抓起
儿童时期的体重管理对一生的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。儿童生长发育评估干预系统通过智能平板建立档案,分析儿童的身高体重等数据,并结合国际和国家标准评估发育状态。该系统还能提供个性化的营养计划和膳食改善方案,结合中医调理方案,通过穴位贴敷等方法改善儿童机能,适用于3-18岁儿童,助力其健康成长。
体重与骨骼健康的关系
体重对代谢机能和骨骼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。体重不足,尤其是BMI低于19kg/m²,是骨质疏松症和易碎性骨折的风险因素之一。而体重的增加与骨密度的提高呈现出正相关性。然而,体内脂肪比例过高可能导致骨代谢失衡,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。腹部肥胖的人群,腹部脂肪的积聚与骨密度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,增加了骨折的风险。
强化骨健康的双重策略
均衡的饮食和强化肌肉的力量训练是增强骨骼强度的有效途径。肌肉量与骨密度之间的联系比体重或体质指数更为紧密。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推荐的运动包括负重训练和力量练习,如举重、跑步、跳跃和爬楼梯等。在营养摄入方面,推荐保持饮食均衡,确保摄入充足的钙质、蛋白质、维生素D和维生素K等关键营养素。
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现状
我国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工作正面临"一高三低"的挑战,即患病率高、但知晓率、诊断率和治疗率低。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仅为7.4%,诊断率也只有6.4%,即便在发生脆性骨折后,治疗率也仅为30%。我国40至49岁人群的低骨量患病率为32.9%,而5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更是高达46.4%。
定期骨密度检测与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性
1、定期骨密度检测
超声波骨密度分析仪采用高精度双发双收轴向超声波传导技术,自动消除软组织对超声波的干扰实现骨质状况的精准监测。全人群数据库,分男女、自动切换儿童(0-17)和成人(18岁以上)进行监测,多标准差、精细化管理儿童发育阶段和中老年骨质衰减阶段数据。
2、骨质疏松治疗
骨质疏松评估治疗系统采用复合叠加高能振动脉冲磁技术,辅以红外辅热干预治疗、病症经络声动音乐疗法,多重叠加治疗手段,实现骨质疾病的有效治疗。脉冲磁、振动磁、腰腹脉冲磁多磁场基于脉冲磁技术、磁场叠加技术结合共振磁原理,达到磁场和肌肉频率共振效果,协同促进疾病治疗,形成闭环治疗干预。
3、定向营养干预
定向营养干预一键专家疾病定向改善精准食谱出具,支撑临床疾病改善定向营养强化,实现可执行交付,提升诊疗效果。专业带量每日食谱出具实现饮食优先、复合营养为重、定向强化的健康改善。中老年阶段定向营养强化延缓骨质流失和跟踪骨质疏松治疗过程。